资治通鉴笔记(汉高后-武帝)

资治通鉴笔记(汉高后-武帝)

开学时从图书馆一排资治通鉴中抽出来了一本,断断续续读了两个月,大概读了一半。感觉这样没有目标的阅读是抓不到重点的。总归还是记了点什么,稍稍整理一下。这一卷起自汉高后(卷十三),终于汉宣帝(卷二十七),中华书局版。在网上也找到了不错的版本。

一、楚汉的新理解

这部分是从另一本书上看到的,觉得很有意思就记了下来。

1.项羽是楚国没落贵族,刘邦是个人冒险主义者。
项羽的八千子弟是贵族兵,是精英团体。作战能力强,但八千个兵死一个少一个。
刘邦的军队是流民,难民,人多,战斗力差但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

2.目标不同
作为楚的贵族后裔,项羽的目标是当西楚霸王,解放楚国,继续搞封建制。他要做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成就霸业。所以对他来说,为啥要统一呢?消灭暴秦各回各家不好吗?在他看来首先他是个楚国人,没事跑外地当皇帝干什么。不如回家。更推出一个结论 ,虽然秦在表面上统一了,但各个诸侯国的人还是认为自己是齐国人楚国人赵国人。尤其是楚国人,楚国本来就不是周王分封的,天下对他来说就是全世界,他只想守着他的地盘就好了。这就是我们先入为主容易产生的误区,我们看历史觉得统一是必然的,项王肯定也想统一,也想争天下,其实并不一定。

3.项王不想定都中原,就如麦克阿瑟没有当天皇,苏联没有定都柏林一样。他们——尤其是他们贵族,文化认同上是楚国的。
所以彭城之战楚军长途奔袭,以少胜多。这是原生贵族军的谢幕。项羽逆统一帝国大势,想继续做诸侯王,想成就霸业,想召集诸侯开大会,他尽力了,他失败了。自此以后,原生的贵族没了。秦汉最怕的是山东豪强,六国后裔,那些曾经的贵族们。然后郡县制搞起,土地私有了,兼并开始,地主出现,新的士大夫阶级来到庙堂之上。家臣没了,贵族没了,现在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新时代,不再是封邦建国公侯伯子男的分封制时代。

二、题外话

先抛开正文,说说资治通鉴

1.司马光的结衔

因为修资治通鉴的时间太久了(19年),司马光在每卷编撰完成时的署名有所不同。刚开始是[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充理检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官职几经变动,到后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权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再之后还有若干种结衔。

有够长,其中有贴职有本官有差遣有散阶有爵位有食邑,大约解释一下:

  • 端明殿学士:馆职(贴职),嘉奖文臣以示恩典,无实际工作
  • 翰林侍读学士:差遣(正式工作),经筵官,给天子讲论经史
  • 朝散大夫:文散阶,有名无职,决定官服颜色。朝散大夫正五品下,正常只能穿绯色官服。
  • 右谏议大夫: 本官,也叫寄禄官,决定品级与俸禄
  • 充集贤殿修撰:馆职(贴职),嘉奖文臣以示恩典,无实际工作。充,低官高配称充
  • 权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差遣(正式工作),在西京留司御史台工作。权,代理;判,以高官配低职称判;西京,北宋指西京洛阳
  • 上柱国:勋,虚衔,勋级十二转制
  • 河内郡开国侯:爵位
  • 食邑一千三百户:食邑
  • 食实封四百户:食实封
  • 赐紫金鱼袋:特赐可穿紫色官服,佩金鱼袋

2.太岁纪年

汉纪五,起阏逢摄提格,尽昭阳大渊献,凡十年。
在每一卷的开头,总有这样一句。这是用太岁纪年法表示的年份,但据说在这里只是给干支纪年换了个名字。 《尔雅‧释天》 这样写的:

“大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岁阳.

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具体解释可以参考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602831

3.正朔

周秦汉(汉武帝太初前)的一年都是从十月开始,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改正朔,用太初历,一年才从正月开始。

三、汉高后

太后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陵。
高祖刑白马与群臣盟曰:[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王陵不同意。太后去问陈平周勃,说可以。
陈平周勃(对王陵)曰 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少帝寖长,自知非皇后子,乃出言曰:“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壮,即为变”*

然后就领了便当。还是太年轻了。
吕后有政治手段,吕家有势力,足以保护太子,对抗功臣,守护刘氏江山。这才是刘邦选择刘盈为太子而非如意的根本原因。然而吕后上台必然会培养自己的势力,怎么防止刘氏江山改为吕氏江山?有人说,刘邦封刘恒为代王就考虑到了这些。

吕后死后,齐王、琅琊王一起起义,给诸侯王发书,陈诸吕之罪,欲举兵诛之
吕禄吕产将兵南北军,欲作乱,内惮绛候,朱虚等,外畏齐楚兵。
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左袒,为刘氏,判诸吕。

这种状况吕家不反也不行,可惜时势不佳,吕氏被诛全族。群臣迎代王刘恒入京(原因:刘邦之子,年长,妻子家人老实)。刘恒左右担心功臣势大,劝刘恒先静观其变。(怕去了被欺负)
中尉宋昌进曰:“群臣之议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之位者,刘氏也,天下绝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二矣。汉兴,除秦苛政,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左袒,为刘氏,叛诸吕,卒以灭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方今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强。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于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
这段分析很有意思,功臣虽然势大,但百姓弗为使。刘恒进京,内有亲信外有各地刘姓诸侯王,根本不用怕功臣。

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恒山王及少帝于邸。文帝还坐前殿,夜,下诏书赦天下。
少帝伏诛,文帝即位。

四、文帝

春正月,有司请蚤建太子。文帝很会装:这显得我不德~你看我季父楚王,我兄弟吴王淮南王,我现在要立太子,不就说我私心很重忘了有德之人吗?
有司固请,搬出来高帝往事,上乃许之。

文帝越来越熟练了,问右丞相绛候周勃:天下一岁决狱几何,一岁钱谷入几何,勃不知。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者,廷尉,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平谢曰: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其职焉。

贾谊上书,重农抑商。
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为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尤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淮南王自作法令

淮南厉王长自作法令行于其国,逐汉所置吏,请自置相、二千石;帝曲意从之。又擅刑杀不辜及爵人至关内侯;数上书不逊顺。帝重自切责之,乃令薄昭与书风谕之,引管、蔡及代顷王、济北王兴居以为儆戒。

王不说,令大夫但、士伍开章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有司治之;使使召淮南王。王至长安,丞相张苍、典客冯敬行御史大夫事,与宗正、廷尉奏:“长罪当弃市。”制曰:“其赦长死罪,废,勿王;徙处蜀郡严道邛邮。”尽诛所与谋者。载长以辎车,令县以次传之。

袁盎谏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致此。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

淮南王果愤恚不食死。县传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今为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置守冢三十户。

  1.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中央给诸侯派太傅与相,还是有一定管辖权。
  2. 这弟弟怎么说反就反。
  3. 弟弟死了还要斩丞相御史谢天下。

长沙贾谊又上书(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告矣。……然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

贾谊看到了诸侯国现在搞事,未来必还要搞事,也提出了类似推恩令的再分封,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空置少子的国君。可惜这条意见没有被采纳。为什么呢?今吴又告矣,简直预言了七国之乱,是时候未到不好下手?

晁错出来了。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天工开物的也是按这个顺序排的

夫卑身以事强,小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

民有歌淮南王者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帝闻而病之
你是不知道,后来比你这过分的事多了去…


十二年,其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
十三年,其除田之租税!

直到景帝元年复收民田半租,三十而税一。真的是人少地多,与民休息,年年减税…

十四年,老上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卒十万军长安旁,以备胡寇;上郡、北地、陇西,屯三郡。击匈奴,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

朝那,萧关,北地,彭阳地理位置在图中央,至于甘泉宫都在关中了。(这也算天子守国门了)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我不要面子哒!

初,张苍以为汉得水德,鲁人公孙臣以为汉当土德,其应,黄龙见。
十五年,春,黄龙见成纪。帝召公孙臣,拜为博士,与诸生申明土德,草改历服色事

夏四月,上始幸雍,郊见五帝。

想要改正朔,易服色,这时候新垣平出现了(新垣竟然是个中国姓!),做五帝庙。后来发现被骗了,就再没提这事。

和亲,和亲,与南越改善关系
周亚夫: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文帝篇结束。

五、景帝

景帝即位,立太宗之庙,赦天下,和亲,收地租,周围人升官,皇子封王。常规操作。
宠幸晁错,气死丞相,牛逼!
梁孝王,千秋万岁后传与王,牛逼!(这是学你爹啊,登基了先把弟弟哄一哄)
暴躁老哥,棋盘杀人,牛逼!(上一个拿棋盘劈头盖脸砸过来还是三体人…)

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有钱,反了。晁错惨。

又信方术,又杀方术,咋跟你爹一样呢

大概是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杀周亚夫,给太子加冠。周亚夫,惨。
太子即位,年十六。

六、武帝

建元:
元鼎四年方得宝鼎,其实年号之起在元鼎,以此而言,之前的年号都是追认的。

董仲舒出现了,天子善其对,以仲舒为江都相。会稽庄助亦以贤良对策,天子擢为中大夫。
丞相卫绾请罢免所举,没几个月丞相就换人了。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代赵绾为御史大夫,兰陵王臧为郎中令。俱好儒。

太皇窦太后好黄老言,不喜儒术。赵绾请毋奏事东宫。(长乐宫在东),窦太后大怒曰:此欲复为新垣平邪?阴求得赵绾王臧姦利事,以让上。下绾臧吏皆自杀,丞相太尉免。
这时候权力还在窦太后手中。
堂邑侯陈午尚帝姑馆陶公主嫖,帝之为太子,公主有力焉;以其女为太子妃,及即位,妃为皇后。擅宠而无子,后宠浸衰。
皇太后劝到,新即位不要这么搞事情,你被立为太子有馆陶公主的功劳。

上祓霸上,还,过上姊平阳公主,悦讴者卫子夫(齐歌曰讴)。子夫母卫媪,平阳公主家僮也;主因奉送子夫入宫,恩宠日隆。陈皇后闻之,恚,几死者数矣;上俞怒。
馆陶公主想杀卫青,被救了下来。

有太皇太后在,刘彻很郁闷,整天偷跑出去打猎,后来想搞上林苑,东方朔来劝谏,于是
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遂其上林苑,如寿王所奏。
你说的很对,但是我拒绝。

建元二年因太皇太后罢丞相太尉,刘彻之后三年基本没做事,善待诸侯,每天打打猎,直到建元六年太皇太后崩,一个月后便再起用田蚡为丞相。然后忍不住发兵闽越。
议论议论还是和亲了

又开始打辩论,要不要趁和亲做掉单于,两方都说的很有道理,最后决定用一座城诈降设下伏兵。可惜没成功,单于发现不对跑了。于是就没得和亲了。关系紧张起来。

元光后期:

  1. 出使南越,得蜀地杞酱,于是知道有一条大江从蜀地流向南越,就在夜郎附近。于是招抚西南夷,置郡县,大修路。这个有趣,可以参考马伯庸的这篇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197876
    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直指牂柯江,作者数万人。诏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
  2. 馆陶公主的面首 董偃,讨好武帝。女巫楚服胁陈皇后入媚道,张汤纠三百同党,废皇后。
  3. 匈奴扰边,派卫青、公叔敖、李广征讨,卫青胜了,另外两路败,治罪。

巴蜀四郡,鑿山通西南夷,千余里戍转相饷。数岁,道不通,士罷饿、离暑湿死者甚重;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费以巨万而无功

六年,大司农郑当时言:[穿渭为渠,下至河,槽关东粟径易,又可以溉渠下民田万余顷。]春,诏发卒数万人穿渠,如当时策;三岁而通,人以为便。
这时候就有往关中漕运了。搞了好多大工程。

元朔元年,有太子,立卫夫人为皇后。
秋,匈奴二万骑入汉,杀辽西太守,略两千余人,又入渔阳、雁门,各杀略千余人。天子乃复召李广,拜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積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靡敝中国,快心匈奴,非良策也。

元朔,起用主父偃,主父偃谏伐匈奴书,北筑朔方郡,颁布推恩令聚天下豪杰于茂陵
主父偃本来游于齐燕赵,被排挤,这才西入关。这句话现在看起来好可怕。燕王因为偷父姬、弟妻,被上报到主父偃,燕王被自杀,国除;齐王与姊私通,主父偃想和齐王做亲家,不许,就自请为齐相来治理,王惧,自杀……赵王表示好怕怕。
结果主父偃被下狱,上欲不诛……公孙弘:陛下不诛偃,无以谢天下。于是族主父偃。
好嘛,汉代的高官多少都被谢天下了。

接下来是张骞回来了。就读到了这里。